東莞水環境承載能力不足,因污染造成的水資源損失達25.5%!”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鴻亮在東莞市會議大廈作名為《城市河流水環境質量改善和生態修復技術》講座時表示,東莞運河的治理已迫在眉睫。
據劉鴻亮介紹,我國城市河流水環境日趨惡化,目前全國80%以上的城市河流受到污染。據全國2222個監測站的統計,在138個城市河流中,符合II、III類水質標準的僅占23%,超過V類水質的占38%。多年來,東莞運河承擔著全市主要的污水、徑流泄流和保護東江水質的重要作用。20世紀80年代以前,運河的水質良好,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水質不斷惡化。1990年,運河的污染指數為0.16(Ⅲ類水體),1995年水污染指數為3.89,水體嚴重污染,1996年后污染指數逐年下降,但目前仍為劣V類,污染十分嚴重。最近10年,東莞運河的高錳酸鹽指數、重金屬、氨氮等指標均逐年上升,呈現出典型的復合型污染。
目前,東莞市水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水環境承載能力不足,污染水資源損失25.5%;內河涌“黑臭”嚴重,運河水質為劣Ⅴ類,水體正常功能日漸喪失;整個內河涌氮磷超標嚴重,底質污染形勢嚴峻;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難以充分體現和發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于地方經濟發展;環境管理能力薄弱,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環保的需求等。
據劉鴻亮分析,造成東莞市運河水環境問題的成因主要是人口增加和經濟增長壓力大,污染物排放超過環境容量;加上東莞產業結構與工業布局不合理;工業廢水難以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低,寒溪河污水、東引河、石馬河污水匯入東莞運河,東莞運河河道形態單一,河岸硬化,河道內水生動物和植物消失,運河中低溶解氧和高氨氮,導致運河水發黑發臭。
面對東莞運河的水環境現狀,劉鴻亮認為東莞運河的綜合整治已經迫在眉睫。在整治的總體思路上,他建議采取分區分段控制的方法。將運河上游設立為自然保護段、中游為生態恢復段、下游為城市整治段,以控源截污、水質凈化、生態恢復、水經濟等模式來改善東莞河流整體水環境質量。同時提出以削減污染物為主,重視生態修復技術的治理方針。肖漢民